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必须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吗?答案是……
2023-11-24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AA),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吗?很多再障患者及家属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再障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取决于再障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合适的供者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
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何兰主任将围绕再障的类型、主要治疗手段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以骨髓造血干细胞显著减少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根据疾病缓急和严重程度可以分型为:
1.按疾病缓急:
急性再障:起病急,病情重,一起病即表现为反复发热、严重贫血、反复出血。
慢性再障:起病缓慢,病情较轻,感染、贫血、出血症状不重,如不规范治疗也可加重。
2.按疾病严重程度:
重型再障:
(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如≥正常的25%但<50%,则残存的造血细胞应<30%。
(2)血常规需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0×109/L或比例<1%;中性粒细胞<0.2×109/L为极重型。
非重型再障:未达重型再障诊断标准。分为输血依赖型和非输血依赖型,前者平均每8周至少有1次成分输血且输血依赖持续时间≥4个月,有向重型再障转化的风险。
二、再障的主要治疗方案
1.支持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大多会遇到血细胞计数下降等问题,当计数低于危险值时,可能会有出血、感染、贫血等症状,这时就会用到支持治疗(即“姑息治疗”)。
(1)发热:抗感染治疗。按“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治疗原则来处理;保护性隔离。
(2)贫血:输注红细胞。一般HGB<60g/L输注,如老年患者、代偿反应能力低、需氧量增加时指征可放宽为HGB≤80g/L。
(3)出血:输注血小板。存在血小板消耗危险因素者或重型再障,PLT<20×109/L输注;病情稳定者,PLT<10×109/L输注;避免外伤和剧烈活动。
注意:严重出血者不受上述标准限制。除非绝对需要,否则不主张接种疫苗。
好的支持治疗可以对患者尽最大程度的保护,但长期的治疗也会带来相应的副作用,如铁过载、产生血小板抗体、抗生素耐药等问题。
2.目标治疗:
重型/极重型再障:建议首选造血干细胞移植
依赖输血的非重型再障:可以选用抗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如治疗6个月无效则按重型再障治疗。
不依赖输血的非重型再障:可以选用环孢素和促造血治疗(雄激素、粒细胞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素、复方皂矾丸等)。
三、什么情况下,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移植适应症:重型或极重型再障患者;免疫治疗无效;输血依赖。
移植前评估:排除继发因素;有无合并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器官功能评估;铁过载评估;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等。
干细胞的来源:同胞供者;无关供者;单倍体供者;脐血。
移植时机选择:诊断明确,确定行移植治疗;找到合适的供者;尽可能控制病情(感染和脏器损害);预期病情已不可控,尽早移植(挽救性移植)。
总结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障具有起效快、疗效彻底、远期复发和克隆性疾病转化风险小的优势。对于重型和极重型再障患者有面临严重感染的风险,确诊后应尽早行HLA配型,在患者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尽早移植,可最大程度减少移植的风险。此外,活动性感染并非移植的绝对禁忌症,移植后中性粒细胞重建快,可能是患者唯一生存希望。
随着移植技术提高,目前的TDH(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清除术)移植方案对HLA相合度要求下降,供者选择增加,并能降低异基因移植术后GVHD和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温馨提示: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科普内容可供参考。请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与主管医生保持沟通,由主管医生评估并给予诊疗建议。
专家介绍
何兰
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血液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
上一篇: 再障专栏丨长期输血,可以持续缓解再障吗?
预约挂号
您是否准备好预约了?如有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400-165-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