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彭智勇主任:儿童急淋化疗期间评估的关键节点有哪些?
2025-4-2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疗程通常持续两年以上时间。在此期间,患儿需定期接受系统检查,用以评估疗效和指导后续的治疗。
那么,常见的评估手段有哪些?评估的关键时间节点有哪些?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本期,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彭智勇主任受邀作详细解答,以供患者家属学习参考。
01 急性淋巴患儿化过程中疗效评估的关键时间节点有哪些?
急淋白血病患儿在化疗过程中疗效评估的关键节点分布在以下几个阶段:
(1)诱导缓解治疗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评估早期治疗效果,以此确定白血病的危险度分级。不同治疗体系的评估时间点不同:
比如,CCCG方案的评估节点在化疗开始后的第19天和第46天;而SCCG方案则选在第15天和第33天评估。
(2)巩固治疗阶段。通常在每次治疗后的第四到六周进行评估,检查骨髓及外周血情况,了解白血病是否进一步被清除,确认骨髓造血功能是否稳定。
(3)再诱导治疗阶段前后可根据需要进行骨髓残留情况的评估。
(4)维持治疗阶段。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确认疾病是否持续缓解,排查是否存在复发迹象。评估一直持续到化疗结束后两年,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评估周期。
02 儿童白血病常用的疗效评估手段有哪些?
儿童白血病常用的疗效评估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患儿发热、出血、贫血和骨关节疼痛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观察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是否显著改善或完全消退。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如果白细胞恢复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逐步上升,提示病情得到较好控制。
骨髓穿刺检查:
观察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形态及比例。特别是当骨髓中的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时,表明病情缓解,化疗效果良好。
微小残留病监测(MRD检测):
利用PCR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白血病残留水平。MRD水平持续阴性(<0.01%)提示治疗效果较好。
分子生物学检测:
针对存在特殊基因改变(如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的患儿,通过分子检测评估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的状态。如果相关基因转阴,则提示治疗在分子水平上取得深度缓解。
(3)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髓外白血病浸润的部位及范围,进一步判断治疗效果是否全面,特别是在疑似髓外病灶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03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患儿的治疗疗效?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患儿的治疗疗效:
(1)临床症状提示。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头痛或腹痛等症状,尤其是怀疑白血病浸润到骨髓中枢神经系统或腹腔时,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体检发现异常。若在体检中发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异常体征时,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帮助评估病情是否加重或出现转移。
(3)实验室检查异常。当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升高或血液指标出现明显波动时,可能提示白血病细胞局部增殖或复发,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判断异常变化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04 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患儿治疗方案?
通常会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白血病患儿治疗方案的调整。
若评估显示疗效良好,各项指标正常,通常可继续原定治疗方案,按计划完成后续疗程。同时,加强支持治疗以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帮助维持患儿的身体状态。
若评估显示疗效不佳,那我们首先需要重新评估病情,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检查,如骨髓穿刺、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明确白血病细胞的特征及耐药情况。
接着,我们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或联合用药方案,使用更强效的化疗药物,或尝试增加新的治疗药物。
若病情迅速进展或对化疗不敏感,我们可以考虑其他的治疗方案:符合条件且有合适的供者,患儿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考虑参加临床试验,尝试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
如果各位战友想要咨询更多血液病或相关问题,欢迎在文末留言或扫码添加「春富研究院患者服务办事处」(13480026858)微信,战斗路上,我们与您同行!
下一篇: 如何预约门诊挂号?
预约挂号
您是否准备好预约了?如有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400-165-9966